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青海资讯 >

踏着春天的脚步向前

时间:2020-04-30 08:06 作者: 点击:

满怀憧憬和希望,“通过农牧部门的技术支持,“为传承传统黑帐篷文化以及毛和绒产业,从事缝织工作,发动全村党员及预备党员包户包人,助力巩固脱贫工作,作为村里的“重点对
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三木吉为自己家庭的未来织就了一幅幸福的画卷。

  ·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清晨的一束暖阳光洒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江河镇柔丹村,勤劳的村民们正开始一天的劳动,满怀憧憬和希望,他们正踏着春天的脚步一路前行……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依托发展村集体经济,奔向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发展产业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关键,同时也是‘脱贫不返贫’的持续动力。”柔丹村党支部书记南先加语气坚定。

  自2017年2月海西州全面脱贫清零后,柔丹村坚持以一产保底,融合二、三产全面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畜牧业,成立柔丹畜牧生态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中放养,通过分红的形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挺起了脱贫群众增收的“腰杆子”,充实了脱贫群众手里的“钱袋子”

  柔丹村党支部书记南先加说:“通过农牧部门的技术支持,原先养羊一年一胎现在能够做到两年三胎,相关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简单地说,现在两年能挣原来三年的钱,带动大家致富不是短时间的事,但是对于脱贫户来说,可是解决了很大困难。”

  一直以来,柔丹村利用现有资源和特色优势,在传承和保护中发展民族手工业,一手抓一产,一手抓二产,既保护了民族传统手工业还促进了畜牧业方式的转变,原先靠草场吃饭的牧民们不经意间又多了一条致富新渠道。

  村里曾经的贫困户三木吉因为常年生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将自家草场入股,每年靠着分红和各类补助倒也实现了脱贫,可是看着曾经和自己一样的贫困户如今不仅脱贫了,还都致富了,三木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合作社里缝织工作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离家也近,收入还好,你就去那儿吧。”得知三木吉迫切的致富愿望,村党支部书记南先加把他安排进了村里合作社做缝织,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三木吉家里每月能多出近一千多元的收入,看着领到手里崭新的钞票,三木吉脸上笑开了花。

  “为传承传统黑帐篷文化以及毛和绒产业,把资源利用起来,村里搞了合作社,把许多像三木吉一样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脱贫户吸纳进来,从事缝织工作。目前我们黑帐篷及一些藏族手工制品销量有保证,脱贫户的收入也就有了保证。”南先加说。

  柔丹村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党员+扶贫”的形式,发动全村党员及预备党员包户包人,给脱贫户生活和生产提供帮助,助力巩固脱贫工作。

  和三木吉一样,村民才让吉曾经因残致贫,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人长期照料。作为村里的“重点对象”才让吉家在解决了脱贫问题后,大家依旧不忘照顾她,三天两头就往她家跑,能做的、能帮的都有人抢着做。生活有了保障的才让吉常常感叹“谢谢大家的帮助,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继续生活的信心。”

  从南先加口中我们得知:柔丹村平均每个党员都有2到3个帮扶对象,农畜产品销售、孩子上学和生活上的帮扶等方面能帮尽帮,要求每名党员一年需干七天的义务劳动,可实际上自发的义务劳动远不止七天。

  发展集体经济是引领牧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柔丹村只是天峻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天峻县扶贫办主任扎西才让说:“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州扶贫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对全县的合作社和牧业社产业发展项目,在金融财政、项目规划、土地使用、产业政策、税费减免、化解集体债务等方面相继拿出强有力的举措,给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峻县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明星’村镇,为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