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青海资讯 >

“山水黄南”,点染大美画卷

时间:2020-04-30 08:05 作者: 点击:

缺水一直是困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他们便开始谋划着新的生活,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隆务河下游浪加水库建设工地,在

  ·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的黄南从不乏水的滋润。仅黄河黄南段就有隆务河、洮河、大夏河等一级支流22条,这是大自然赋予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禀赋。

  黄南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己任,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引蓄源头活水,润泽一方百姓。

  民生水利惠及山川

  走进尖扎,黄河之水在此依偎群山,蜿蜒迂回。俯瞰尖扎地形,由北向南——扎马山、申宝山、折戈里山、尼浪山形成的天然隆脊使黄河两岸变得沟壑纵横。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造成该区域地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尖扎因水灵秀,也因水而困。长久以来,缺水一直是困扰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老大难问题。补短板,首先要破解“水瓶颈”,对于尖扎县来说,这是列入发展清单的首要议题。

  过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全县农业区一度面临农业产业结构难调整的困境。近年来,该县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水系流域、荒山造林等保护工程,为助力脱贫攻坚、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板和经验借鉴。

  说到水,尖扎滩乡来玉村人或许更有发言权。曾几何时,缺水成为每一个村民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从2018年开始,全村陆续搬迁至位于县城附近,与黄河近在咫尺的移民集中安置点,从此,他们告别大山,告别了缺水的日子。

  “来玉新村的脱贫攻坚第一仗就是修水利。”驻村第一书记李玉栋介绍,易地搬迁之前,村民在山上吃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浇地了。搬到新村以后自来水直通各家各户,为发展村级产业,水利部门还投入建设资金47万元,将取水点水窖进行增容改造,村民致富终于有了盼头。

  的确,喜迁新居的来玉村人没有了水的烦恼,他们便开始谋划着新的生活。今天,当村民站在村口望着滔滔黄河在眼前奔流而过,他们为之欣慰、为之感动,昔日贫困村因“水”焕发出无限生机。

  黄南州水利局局长陆宁表示,黄南州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尤其是提出“山水黄南”绿色发展理念后,各地区对治水兴水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的认识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全州水利系统共落实水利建设项目186项,投入资金21.49亿元,25.36万人的饮水安全得以巩固提升。

  随着一批民生水利项目推进,全州绿化、水域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利景观、宜居环境明显改善,灾害损失逐年下降。

  重点工程强力推进

  同仁县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767米,最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以此构成天然阶梯,为水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隆务河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是同仁县的母亲河。然而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每到旱季,很多支流经常因为水量不足而出现断流,“争水”、“抢水”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兴水惠民,水利建设不可或缺。近年来,黄南州始终把重点水利工程作为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让群众在水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4月7日,记者在同仁县扎毛水库灌溉工程的一处施工点看到,十几名施工人员正在涵洞内搬运土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荒山僻壤构成一道风景线。

  “按照原计划,工程在春节后就应该开工,由于受疫情影响一直到3月初才组织施工人员进场。但是误时不误工,我们正在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属于隆务河流域龙头调节水库——扎毛水库的灌溉配套工程,灌渠覆盖至隆务镇、曲库乎乡、年都乎乡等地,总控制灌溉面积为3500公顷。该工程将对保障隆务镇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改善区域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乘车行驶在沿河公路上,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在隆务河下游浪加水库建设工地,虽然春寒料峭,但是水利建设者热情不减,水库一侧的山坡上,压路机、装载机轮番上阵,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作为同仁县首座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浪加水库总投资2.24亿元,水库建成后,能够有效提高保安镇下游8个村的供水保证率,彻底结束该地区旱季缺水、雨季防洪的尴尬局面。

  “工程建设必须以保护河流、保护生态为前提。”项目负责人祁向明说道,工程完工后,所有的道路施工和开挖部分,都要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的植被和面貌。

  记者了解到,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黄南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重视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河湖生态再创佳绩

  新的发展形势下,“水”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州府撤县建市的历史机遇,黄南州持续提升管水治水能力,为城市发展增添水韵和灵性。

  随着天气转暖,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绿荫小道上,游人信步闲庭,任清风拂面。不远处,湖心岛、人行桥等景观绿化带提升工程已近收尾。如今,像这样的河岸景观带在黄南不在少数。

  去年初,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洮河流域生态恢复和保护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入列“国家湿地公园”,其湿地面积达到384平方公里。流水潺潺、景色旖旎的草原大牧场再一次回归原生态。

  泽库县自2015年获批建立“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公园内湿地生物多样,景观资源丰富,目前,湿地有野生动物96种。草原上,人人关心水源、人人爱护水源、人人争当水源清洁工已然成为牧民的共识。

  这些河湖生态的蜕变,得益于黄南州生态水系的治理。进入新时代,该州治水目标从单一、传统的防洪保安全向着力解决水污染,实现水美、水优转变。

  2019年以来,黄南州多措并举,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维护河湖健康,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

  ——在保护措施上,结合拦河坝等设施的完善,通过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建设休闲景观带,着力改善河湖生态区域,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预期目标。

  ——在生态措施上,建设湿地、草沟、人工湖、生态沙滩等缓冲带,提高沿河两岸植被覆盖率,增强河湖的拦截净化功能,为多样生物栖息提供良好条件;

  ——在管理措施上,将“河长制”纳入长效机制,管好河道排污口和取水口,实时掌握河道排污口动态,并在沿河村庄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定期组织清河行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同时,实施建设黄河干流尖扎、河南段,泽曲河等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治理河道总长105.12公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38项,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河湖生态安全。

  2020年,黄南州再一次吹响了打造“山水黄南”的号角,一幅山清水秀的美好画卷由此铺展开来。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