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海北资讯 >

门源县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时间:2019-04-12 00:06 作者: 点击:

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增设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并将以上专业打造成重点专业,管理,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紧紧依托市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
近年来,门源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坚持统筹兼顾、服务产业,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积极转变思路,争取中央和省州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装备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并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以护理、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骨干,其他专业为补充的专业架构。调整专业设置,增设物业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航空服务、电子商务、中式烹饪等专业,并将以上专业打造成重点专业。逐年增大招生数量,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500人以上,年职业培训1000人次以上。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积极争取省教育厅中职专业课教师素质提高相关培训指标,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师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企业顶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重点培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的能力。继续发扬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好传统,进行传、帮、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多种形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搭建教育教学舞台,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场所与机会,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培养校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进一步完善外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年聘专职教师20%左右;逐年引进专业教师,骨干教师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一支以“双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吸引力。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非专业能力建设,全面实施“2+1+2”“3+2”“3+3”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尝试推行“旺进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渠道。二是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建立健全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方法。三是强化德育为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民生能力。建立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就业跟踪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培训并举,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培训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推进合作办学制度化。紧紧依托市场,努力推行 “引厂入校 、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加强与县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实施好“农民工技能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积极开展社会短期培训,年均培训在1000人次以上。进一步加强与内蒙古卓资职业中学、山东潍坊华鲁航空学校、山东文登师范学校等省外中职学校及省内职校的交流与合作,在招生与就业、教师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推进学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元并举的办学新格局。依托产业发展,大力开发各类技能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能力。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