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青海资讯 >

一条湟水河 滋养三座城

时间:2020-07-06 14:39 作者: 点击:

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祁琳介绍,实现了“水综合管理”,很难想象在这一派美丽的景色下隐藏着一套完整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即一块潜流人工湿

  ·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湟水河将西宁海东、兰州紧紧“串联”在一起。随着兰西城市群建设步伐的加快,三地通力协作,守护湟水河,让一河清水向东流。

  (一)

  北川河绵延6.5公里长的河道上,颇具时尚元素的北川河湿地公园成了一道新的风景。在北川河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水生态治理带来的巨变:一条原本脏乱差的河道,经过整治变为一座碧水绿荫环绕的湿地公园。

  漫步北川河湿地公园,细心的市民会留意到,偌大的公园竟然没有一口排水井。没有排水井,雨污水是否流入北川河?显然不是。

  在北川河湿地公园,有块巨大的“海绵”。这块“海绵”具有渗透雨污水的功能,既可以避免洪涝危害,又有效收集雨水。通过这块巨大的“海绵”,使得北川河年径流污染物削减70%以上,构成多形态、丰富的水系格局,改善了水环境,保证了清水入城。

  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祁琳介绍,在生态河岸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恢复了79公顷生态绿地,作为整个片区的雨污水排水渗透系统终端,与整个片区雨污水排水体系形成一体,实现了“水综合管理”,发挥自然人文循环效应,有效过滤城市地面的污染物。

  北川河是湟水河一级支流,泥沙含量达1.4千克/立方米。为阻止泥沙流入湟水河,在治理北川河河道时,在公园上游修建了一座面积25公顷的沉沙池。祁琳说,这座沉沙池将上游的泥沙等沉淀下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顺河而下,通过河水打造的6道景观水坝一一出现在眼前,这6道景观水坝具有泄洪排沙、增加抵御洪水的能力。祁琳说,北川河湿地公园生态河道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水质改善和自然河岸恢复的思路,通过景观水坝适当变化原有的水力坡降,形成生态河道与湿地湖泊相结合的连续生态水面,便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河流流速降低后降解污染物。

  水质改善了,植被面积增大,北川河湿地公园成了鸟儿的天堂,每年吸引成千只水鸟到这里栖息。“今年到这里的水鸟多达十余种,有白鹭、鱼鸥、野鸭等。”祁琳说,这些水鸟爱上北川河湿地公园,主要得益于良好的水域和丰富的食物。

  (二)

  沿湟水河顺流而下,到了西宁东郊的宁湖湿地公园。

  宁湖湿地公园平静的水面上,水鸟嬉戏,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很难想象在这一派美丽的景色下隐藏着一套完整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污水能够得到净化。

  宁湖湿地是我省湟水河治污的亮点工程。这片人工湿地不仅是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意义是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湿地污水处理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一块潜流人工湿地和两块表流人工湿地。湿地的用水通过管道从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引出后,先进入潜流湿地利用,净化后通过表流湿地汇入湟水河。自然潜流的水,从地下渗出后,经过地面上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对湟水河水质检测项目共有二十多项,如其中一项检测项目不合格,整个项目检测都不过关。经过检测发现,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氨氮、总磷超标,这些化学元素恰恰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因此,在湿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根系发达的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最终起到降解水中氨氮、总磷的目的。

  而这一说法,已在海东市乐都区建成的湟水人工湿地得到论证。位于乐都区碾伯镇东岗村紧靠湟水河边的一块滩地上长满密密麻麻的芦苇,一片低矮的草地上有渗水在波动,给人一种步入湿地的感觉。

  这项占地面积1.4公顷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项目,主要处理对象为乐都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负责实施项目的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检测,发现出水口的水质达到国家四类水的标准,可以说,这个项目为实现我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解决途径。

  像这样的人工湿地,省境湟水河段共修建了9处。这9处人工湿地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湟水河水质,为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起到了大的作用。

  (三)

  西宁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哪些工艺流程最终安全地排入湟水河?在位于宁湖湿地相邻的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找到答案。

  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是西宁市最年轻、处理污水量最大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达10万吨,主要收集箱涵污水及南川河以东至小峡口,南山路以北至八一路以南生活污水,也就是说西宁市区大部分的生活污水在这里收集处理。

  被称作西宁排水大动脉的排水箱涵工程全长约16公里,铺设在湟水河河岸的绿道之下,起点位于海湖桥,终点在团结桥,它从西向东几乎横跨西宁市区。箱涵工程的最大功能是将沿线排污口的污水收集到一起,最后用管道接入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

  箱涵收集的生活污水,接入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后,开始了一段较长的无害化处理流程。“污水进厂再到出厂,需要24个小时处理完毕,通过数个工艺流程将污水中的活性污泥杀菌、分离污泥沉淀物,最终通过紫外线消毒后,将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副厂长颜维敏说。

  在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最显眼的污水处理设备当属多段多级AO(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池。与其他污水处理池不同的是,多段多级AO生物处理池采用分段折线形进水,将每一级好氧区发生硝化及吸磷反应,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级硝化区,而各级厌氧区的反硝化细菌将前一级好氧区的硝化液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从而提高了除磷脱氮效果。

  氮、磷是生活污水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化学污染物,氮、磷污染物指标下降,水质达标率才能得到保证。在多段多级AO生物处理池看到,通过折线区分的好氧区和厌氧区明显有区别,在好氧区的进水道里满是密集的气泡,而厌氧区的进水道显得平静。颜维敏说,多段多级AO生物处理工艺,最大的功能是采用分段进水,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

  从最初的浑浊不堪,再到清澈见底,进入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通过系列工艺流程,最终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在出水的最后一道关口,有一束刺眼的紫外线光。一旁的颜维敏说,这是安装在出水道顶部的紫外线灯,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水中的大肠杆菌消毒,保证处理后的污水安全排入湟水河。

  近年来,我省累计投入80亿余元,恢复湟水河清澈容颜。2019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湟水河水质总体状况优,出省境民和桥断面IV类水质达标率为100%。

  (四)

  湟水河从民和出省境后,流入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兰州市红古区与我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目前,两地借着兰西城市群建设的东风,在生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合作推进湟水河沿岸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湟水河红古段防洪治理、湟水河红古段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以及深化河(湖)长专项合作方式,共同守护湟水河水晏河清。

  经过一路狂奔,湟水河在兰州市西固区结束漫长的征程,与黄河、大通河汇合,形成三河交融盛景。为加强湟水河西固段水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兰州市西固区在湟水河西固段设立河长制,多举措开展整治工作,打造美丽三河口景区。

  在兰州市西固区,湟水河道沿岸栽种香花槐、金枝国槐等树木,增加绿化面积,打造美丽田园风光。依托黄河干流防洪整治工程,对湟水河西固段筑堤护岸,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针对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难的问题,依托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污水收集工程,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从根本上改善黄河和湟水河生态环境。

  随着湟水河水质的改善,兰州市西固区这个三河交汇的地方,焕发出新的光彩,当地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园林观光、农业体验、亲水娱乐、乡村餐饮等产业,群众日子一年一个样。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平均每年向黄河上游输送44.76亿立方米的活水,是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省(区)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支流之一。湟水流域横跨青甘两省,是国家战略格局中“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润泽近400万人口。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