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玉树资讯 >

【乡村振兴】囊谦之变

时间:2021-03-18 00:01 作者: 点击:

囊谦是青海省牦牛存栏量最大的县,但由于历史,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旅游,教育,文化,“欠发展”一直是困扰囊谦县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旅游,这两年正逐步实现从改善硬件到提升

  在囊谦县一民中,学生们在做课间操。   毛庄乡的半边天合作社,农家妇女的手工编织品卖到了国外。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牢记初心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小康路上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囊谦县委书记张琨明回来后激动地说。

  五年来,囊谦县在脱贫攻坚领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8.2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8大类343项,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76元增加到2020年的9852元。目前,全县6654户32301人全部实现脱贫,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进入全面小康的“嬗蜕之变”。

  兴办产业

  致富奔小康

  囊谦是青海省牦牛存栏量最大的县,牦牛产业也是该县着力培育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历史、传统原因,牧民禁宰惜售的观念极其严重,整个县不少年份都是“零出栏”,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也拖住了群众致富的脚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囊谦紧紧围绕“打破禁宰惜售”“减轻群众负担”“健康扶贫”三个重点,持续推进精神扶贫,让“富脑袋”与“富口袋”同频共振,通过合作社规模经营引导、奖补机制激励,持续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

  囊谦县先后成立了42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把草场、牲畜、劳力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采用现代化经营模式,一年多时间出栏量就突破20万头,带动一大批农牧民致富。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好产业开花结果,在香达镇达桥村,致富能手安完扎美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搞起运输车队,年分红超过万元;毛庄乡雅杰合作社社长扎西达哇带领群众织藏毯,年分红超过千元……囊谦县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大力倡导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牦牛、青稞、光伏、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拓宽广大老百姓的增收门路。

  囊谦县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永江说,脱贫是一场革命,通过“精神脱贫”转变基层群众的传统观念,为脱贫致富打开“思想开关”,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大事、喜事、好事!有了产业就有了致富路。住房、交通、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就能得到全面强化和改善。

  查漏补缺

  开启小康“金钥匙”

  “欠发展”一直是困扰囊谦县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把发展当作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科学谋划机制,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

  “作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囊谦县以‘耽误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破解,一户一户去攻克,确保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丢、一步都不能迟。”张琨明说。

  全县建立“1+5+10+10”工作机制和“85321”结对认亲帮扶机制,全面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结合乡镇村社换届选举抓基层党的建设,把一批立场坚定、思路清晰、年富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打通了联系群众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至此,囊谦县28名县级干部、394名乡镇干部、22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一起,身上带着“军令状”,眼里盯着“倒计时”,手中拿着“作战图”,全部走村入户、蹲点摸排、查漏补缺。

  在香达镇巴米村,干部详细了解收入来源、孩子受教育情况、就业意向、后续发展安排;在吉尼赛乡拉翁村索则社,干部走到易地搬迁安置群众家中,查看吃穿住行是否安排妥当;在娘拉乡娘多村,干部与合作社成员围坐在一起,商谈为产品找销路……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只有谋划好科学的工作机制,才能绘就既具有地方特色又高效有力的脱贫方略。

  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小康步伐

  脱贫让囊谦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围绕“产业发展强化基础支撑、精神脱贫增强引擎动力、技能培训突破就业瓶颈”三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

  在政府引导下,群众已不单单是手握牧鞭的牧人,在大力倡导合作社经营模式中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牦牛、青稞、光伏、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把产业作为自己收入的主要途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老百姓拓宽了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囊谦县委常委、副县长石峰是来自北京西城区的挂职干部。他说,前两年的帮扶项目主要是修路建校、完善基础设施,这两年正逐步实现从改善硬件到提升软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9年浙江红船干部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囊谦县56名党员干部奔赴3000多公里,从青藏高原赶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中对照标杆、查找不足、寻找出路,收获满满。三年来,先后已有四批300余名党员干部,奔赴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四川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等地培训,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增加了发展动力。

  更多的“富脑袋”工程在开展中。光明日报社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村社干部培训班,500余名基层村社干部接受了系统培训,打开了他们的“思想开关”,再由他们作为“传声筒”,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耳边、北京市从每年的帮扶资金中拿出600万元,专门用于聘用教师,来补上师资短板。同年9月,147名临聘教师经过层层选拔,在囊谦县各个中小学正式上岗......

  同时,全县通过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力度,围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商贸服务等带动就业,加大转移就业力度,有效增加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探索建立全县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囊谦县县长欧格说。

  如今,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囊谦县立足新起点、聚力新奋斗,突出特色资源,发挥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致富奔小康。

火币网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