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青海资讯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群众满意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嘉奖”

时间:2020-07-31 11:10 作者: 点击:

这座小山村不再沉寂……”——翻开马国兆随身携带的民情日志,技术指导等工作,村民才让怎么也想不到,自打有了这份工作,“既然干了这份工作,马书记专门对我们进

  ·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进入村里是早上8时多,虽然牧民们还没开始忙碌,但村头巷尾的炊烟已经升起。和着家畜吠鸣与机动车的声音,这座小山村不再沉寂……”——翻开马国兆随身携带的民情日志,第一页这样写着。

  仲夏高原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村的角角落落。一条条水泥通村公路蜿蜒曲折,一个个乡村休闲旅游点点缀其间,一幢幢砖混新房拔地而起,一张张贫困户的笑脸开心洋溢……一幅幅农村发展新图景生动呈现。

  但是在五年前,却看不到这个场景。

  2015年10月,果洛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马国兆被派往白玉村担任“第一书记”。

  海拔4200米以上的白玉村,是全国众多贫困村的缩影。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出行受阻,地理位置较偏,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马国兆刚去白玉村,村里有205户818人,贫困人口达62户253人。第一次召集开会,马国兆就发现党员干部对如何脱贫没有任何思路,村级组织涣散,能干的人全外出打工去了。要想实施精准扶贫,可以说,难度很大,甚至难以推动。

  找准了“病灶”,马国兆立即明确整顿方向。他从抓党建入手,深入村社与牧户、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并召开组织生活会,集中精力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进行全面排查。并通过“公推直选”,选举产生新一任的党支部书记。

  健全了村党支部班子,白玉村党支部发展的步伐也就加快了。

  “第一书记就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马国兆暗下决心。

  要想脱贫攻坚,牧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最实在。这就需要“第一书记”着实下一番“绣花”功夫。

  上任5年间,马国兆慢慢摸索出“绣花”的门道。他在“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上下功夫,积极申报牦牛养殖项目,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工作,逐步转变牧户思想观念,将136名贫困牧户的87.04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中的84万元用于购买牦牛210头,由3个家庭牧场进行养殖,当年实现利润分红5.4万元,一下就调动起贫困户的积极性。

  在生态治理上,马国兆选出80户草场“黑土滩”面积较大的牧户,发动每户种植燕麦0.67公顷,2019年在县级联点领导的扶持下,又增加了种植面积。

  他把享受政府财政人员(草管员、林管员等)纳入“十户长”,共选出15名,协助乡党委、政府开展环境卫生督查、政策法律宣传、外来人员管控、矛盾纠纷排查、控辍保学等基层工作。

  村民才让怎么也想不到,50岁这年,他签下人生第一份就业协议,当上了生态管护员。

  自打有了这份工作,每当下雨下雪,才让都第一时间骑上他的摩托车赶往草原深处,“我当管护员一年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已经处理了七八次。”

  “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起责任。”才让很自豪,“上岗之前,马书记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2018年5月,马国兆在前往果洛州民政局联系救助物资途中,因下雪路滑,车辆发生事故,他个人也因受伤被护送回西宁治疗。可在西宁待了7天,伤还没好,他就在妻子的陪同下回到村里,被同事们称为“夫妻扶贫工作队”。

  “扶贫是个良心活,第一书记要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不仅要有扶贫的本领和能力,还需要对群众有真情实感。”马国兆说。

  每天晚上,马国兆都会埋头整理《驻村日志》。详细记录下贫困户的困难情况,可以采取的脱贫办法。随着日记本越来越厚,村子里的光景也越来越好。

  “群众满意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嘉奖。”马国兆最后说。

西宁资讯 | 海西资讯 | 海北资讯 | 玉树资讯 | 青海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3-2018青海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14025562号-1